什么是“心理弹性”?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心理弹性”?
发布时间:2021-02-12浏览次数:3944
上世纪末,国际心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聚焦于个体正向力量的新思潮,研究者开始关注青少年如何克服并战胜逆境,最终获得良好适应,即心理弹性。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指出,心理弹性犹如“弹簧”一样,正常的是在遇到逆境和压力,“弹簧”会自动反弹。但一旦出现无法“反弹”的情况,就会对青少年及其家庭产生深远影响。
拥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人通过使用资源、优势或其他积极的心理资本,比如乐观、希望,成功解决遭遇的挫折,运用自身的心理弹性战胜困境恢复正常的状态,拥有高心理弹性的孩子也更容易从沮丧中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弹性并不是不能改变的人格特质,后天的环境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帮助孩子提升心理弹性,是爸爸妈妈们的必修课之一。
一、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在2020年5月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302名11~19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着高相关,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心理弹性也更高。如果孩子在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反复努力,并承受接连不断的失败,他们便会在挫败感中自我怀疑,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泛化到新的情景中,包括那些原本可以控制的情景,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遇到任何的难题,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它,从而放弃任何的尝试,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也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一种表现。其实,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不具体在某一件事上,而是体现在儿童生活的各种小事之中。
二、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蔡丹、胡诗悦等人(2020)对上海6所大学的749名学生进行3年跟踪研究后发现,大一时的社会支持与大三时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大三时的社会支持与大四时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提升心理弹性与良好的社会支持密不可分。在家庭内部,良好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提供强大的支撑,可以提供给孩子在应对挫折时的社会支持和抗风险能力,会让孩子在遭遇失败时,觉得还有家人的保护,便觉得十分有安全感。他们也更愿意去寻找父母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与压力。相反,不良的亲密关系,如父母对儿童过分忽视,或过分严厉甚至对儿童的暴力管教行为,则可能会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也觉得没有支撑,这样便不利于形成较高的心理弹性。2020年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139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具有较低的心理弹性,也具有较高的童年期创伤。父母在对孩子的管教中难免会有不耐烦的时候,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次数较多,程度较重,就容易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逐渐疏远,亲密关系也会难以维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小技巧尤为重要。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内部和外部状况的感受的评价,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018年来自蔡丹等一项研究中,对369名青少年(高中生260名,大学生109名)进行研究后发现,自我概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心理弹性,即自我概念越完善,心理弹性越好。所以,父母积极完善孩子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强势的父母会损害孩子自我概念的获得,例如一味的去和别人比较来获取自我概念,这会导致儿童在骄傲与自卑之前徘徊,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若经常发生家庭冲突,如父母不和、亲子冲突等将会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有不利影响。蔡丹、郑远霞等人(2020)对上海8所中学的988名学生进行2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父母争吵在2年内均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即父母争吵越多,心理弹性也越差。另外,良好的家庭环境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方式上,温柔而有耐心的父母往往更能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沟通时,也更注重倾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这能帮助孩子健康地发展,形成较强的心理弹性。而如果父母经常批评、惩罚甚至嘲笑孩子,则可能会阻碍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爱说话、容易烦躁等问题。
心理弹性会影响到青少年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父母使用一些有效的举措来帮助提升孩子的心理弹性,能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也会成为孩子未来面对复杂社会的铠甲,不惧挫折,顺利战胜人生的困难。
参考文献:
蔡丹, 王凤娟, 赵佳林. (2018). 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及自我概念:一年跟踪的交叉滞后分析. 心理科学(4), 856–861.
Citak, C., & Erten, E. (2020). Impact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Attachment on Resilience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80(2021), 219–227.
Ellsy, O., Philip, C., Dean, F., & Katia, C. V. (2020). The Role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Body Awareness,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u, S. Y., Cai, D., Zhang, X. C., & Jürgen, M. (2020).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Zheng, Y. X., Cai, D., Zhao, J. L., Yang, C. Y., Xia, T., & Xu, Z. N. (2020).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erceptions of Resilience in Young Adolescents: A Twenty–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发布时间:2021-02-12浏览次数:3944
上世纪末,国际心理学界兴起了一股关注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聚焦于个体正向力量的新思潮,研究者开始关注青少年如何克服并战胜逆境,最终获得良好适应,即心理弹性。上海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蔡丹指出,心理弹性犹如“弹簧”一样,正常的是在遇到逆境和压力,“弹簧”会自动反弹。但一旦出现无法“反弹”的情况,就会对青少年及其家庭产生深远影响。
拥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人通过使用资源、优势或其他积极的心理资本,比如乐观、希望,成功解决遭遇的挫折,运用自身的心理弹性战胜困境恢复正常的状态,拥有高心理弹性的孩子也更容易从沮丧中走出来。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弹性并不是不能改变的人格特质,后天的环境对其影响较大。因此,帮助孩子提升心理弹性,是爸爸妈妈们的必修课之一。
一、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在2020年5月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对302名11~19岁的青少年进行调查后发现,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着高相关,那些自我效能感高的青少年心理弹性也更高。如果孩子在某一件特定的事情上反复努力,并承受接连不断的失败,他们便会在挫败感中自我怀疑,将这种无助的感觉泛化到新的情景中,包括那些原本可以控制的情景,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产生“做什么事都是无济于事的感觉”,遇到任何的难题,都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去解决它,从而放弃任何的尝试,这是一种习得性无助的表现,也是自我效能感较低的一种表现。其实,帮助儿童提高自我效能感,并不具体在某一件事上,而是体现在儿童生活的各种小事之中。
二、父母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蔡丹、胡诗悦等人(2020)对上海6所大学的749名学生进行3年跟踪研究后发现,大一时的社会支持与大三时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大三时的社会支持与大四时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提升心理弹性与良好的社会支持密不可分。在家庭内部,良好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提供强大的支撑,可以提供给孩子在应对挫折时的社会支持和抗风险能力,会让孩子在遭遇失败时,觉得还有家人的保护,便觉得十分有安全感。他们也更愿意去寻找父母的帮助,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与压力。相反,不良的亲密关系,如父母对儿童过分忽视,或过分严厉甚至对儿童的暴力管教行为,则可能会让孩子遇到困难不愿意跟父母交流,也觉得没有支撑,这样便不利于形成较高的心理弹性。2020年国外的一项最新研究通过对139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这些孩子具有较低的心理弹性,也具有较高的童年期创伤。父母在对孩子的管教中难免会有不耐烦的时候,这种情况一旦发生次数较多,程度较重,就容易使父母与儿童的关系逐渐疏远,亲密关系也会难以维持。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会一些小技巧尤为重要。
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身内部和外部状况的感受的评价,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018年来自蔡丹等一项研究中,对369名青少年(高中生260名,大学生109名)进行研究后发现,自我概念能够显著正向预测一年后的心理弹性,即自我概念越完善,心理弹性越好。所以,父母积极完善孩子的自我概念十分重要。强势的父母会损害孩子自我概念的获得,例如一味的去和别人比较来获取自我概念,这会导致儿童在骄傲与自卑之前徘徊,无法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
四、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若经常发生家庭冲突,如父母不和、亲子冲突等将会对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发展有不利影响。蔡丹、郑远霞等人(2020)对上海8所中学的988名学生进行2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父母争吵在2年内均与心理弹性显著负相关,即父母争吵越多,心理弹性也越差。另外,良好的家庭环境也体现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方式上,温柔而有耐心的父母往往更能形成良好的家庭环境,与孩子沟通时,也更注重倾听,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这能帮助孩子健康地发展,形成较强的心理弹性。而如果父母经常批评、惩罚甚至嘲笑孩子,则可能会阻碍儿童心理弹性的发展,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爱说话、容易烦躁等问题。
心理弹性会影响到青少年发展的诸多方面,因此,父母使用一些有效的举措来帮助提升孩子的心理弹性,能让孩子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更好地适应环境,这也会成为孩子未来面对复杂社会的铠甲,不惧挫折,顺利战胜人生的困难。
参考文献:
蔡丹, 王凤娟, 赵佳林. (2018). 青少年的心理弹性及自我概念:一年跟踪的交叉滞后分析. 心理科学(4), 856–861.
Citak, C., & Erten, E. (2020). Impact of Childhood Trauma and Attachment on Resilience in Remitted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80(2021), 219–227.
Ellsy, O., Philip, C., Dean, F., & Katia, C. V. (2020). The Role of Future Time Perspective, Body Awareness, and Social Connectedn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efficacy and Resilie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u, S. Y., Cai, D., Zhang, X. C., & Jürgen, M. (2020).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positive mental health: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Current Psychology.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Zheng, Y. X., Cai, D., Zhao, J. L., Yang, C. Y., Xia, T., & Xu, Z. N. (2020).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Perceptions of Resilience in Young Adolescents: A Twenty–Month Longitudinal Study. Child & Youth Care Forum.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 Tel:021-64323907-2406 E-mail:shnuchildfamily@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