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心理学专家精彩演讲吸引学子
发布时间:2010-05-12浏览次数:720
2009年6月23日上午,李伯黍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下午的研讨会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叶浩生教授、郭本禹教授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桑标教授分别围绕心理学与文化、中国德育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心理的毕生发展三个主题为广大师生作了精彩的报告。
叶浩生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心理学史》国家精品课程主持人,2004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
叶浩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心理学与文化。他在演讲中强调文化对个体心理的作用。他首先介绍了文化的两种模式: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并且通过阐述这两者在自我概念、行为目标性质、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来强调这两大模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此外,他还介绍了文化模式对人格和学习等的影响。
同样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郭本禹教授现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他主要从事理论心理学、心理学流派和德育心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特别是,在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撰写了我国第一部关于科尔伯格理论与实践的著作。主编《德育心理学丛书》,提出建构中国德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设想。
郭本禹教授今天下午报告的题目为:中国德育心理学三十年。他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德育心理学发展。首先,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其次,他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家在德育心理学开展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三方面的研究。再次,郭教授介绍了中国德育心理学体系的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后,对中国德育心理学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下午的最后一个报告是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桑标教授,
他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编委、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他就“心理的毕生发展”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毕生研究的主要开拓性研究者埃里克森以及巴尔塔斯的重要工作,阐述了毕生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发展中的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意义。随后还介绍了目前毕生心理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模型,即“带有补偿性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SOC)。最后,桑教授对体心理发展的毕生研究这一领域中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下午的三场报告显示了三位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和大家风范。讲座结束后,在场同学还与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教授们对大家的提问一一作了解答。不少同学表示,这三场不同的讲座开阔了他们研究视野,并且有很大的应用性。(陈斌斌)
发布时间:2010-05-12浏览次数:720
2009年6月23日上午,李伯黍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下午的研讨会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的叶浩生教授、郭本禹教授以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桑标教授分别围绕心理学与文化、中国德育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心理的毕生发展三个主题为广大师生作了精彩的报告。
叶浩生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心理学与文化。他在演讲中强调文化对个体心理的作用。他首先介绍了文化的两种模式:集体主义文化和个体主义文化,并且通过阐述这两者在自我概念、行为目标性质、行为的决定因素、以及社会关系的重要性等方面的差异性来强调这两大模式在心理学研究中的意义。此外,他还介绍了文化模式对人格和学习等的影响。
郭本禹教授今天下午报告的题目为:中国德育心理学三十年。他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德育心理学发展。首先,他简要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其次,他介绍了中国心理学家在德育心理学开展的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这三方面的研究。再次,郭教授介绍了中国德育心理学体系的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最后,对中国德育心理学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
他现为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杂志编委、上海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他就“心理的毕生发展”为题进行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毕生研究的主要开拓性研究者埃里克森以及巴尔塔斯的重要工作,阐述了毕生发展观主张心理发展不仅取决于先前的经验,而且与当时特定的社会背景等因素有关,发展中的任何阶段的经验对发展均有意义。随后还介绍了目前毕生心理发展研究中的重要理论模型,即“带有补偿性的选择性最优化”模型(SOC)。最后,桑教授对体心理发展的毕生研究这一领域中的问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
|
版权所有:上海师范大学 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中心 Tel:021-64323907-2406 E-mail:shnuchildfamily@163.com
|